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概况 > 法官园地
回老家过年,乡情扑面而来
分享到:
作者:姚雨洁  发布时间:2014-01-27 11:17:46 打印 字号: | |
  春节假期,满怀着对亲人的思念回到家乡。我的家乡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美丽的高原古城青海西宁.成年后在外读书工作,回家的次数也渐渐减少。回家过年,承载着太多的思绪。随着离家的脚步愈近,心情也愈发激动。三个小时的飞行后,当机舱门打开的那一刻,一股北方特有的寒冷而干燥的冷风吹来,夹杂着阵阵雪花。

  哇,终于到了,家乡的空气,家乡的雪,家乡的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总是令人期待。儿时,每到这一天,就会一大早起来,兴奋地从里到外一件件穿上新衣服,然后跟着爸爸、妈妈去爷爷家过年。这一天,也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爷爷也总有变不完的花样,说成语就是其中一项。比如今年是龙年,爷爷就会要家里的大人小孩说出一个带“龙”字的成语或者俗语,看谁说的多,每说对一条,爷爷便自掏腰包付给“赏金”。一年年,说过的成语从“马到成功”,到“虎虎生威”,答对题目的赏金也从五毛钱涨到了一块钱。时间一长,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学会了技巧,赶在大年三十来临之前,猛背几个跟当年生肖有关的成语,准备“狠狠地显摆”。谁知今年春节,爷爷没按套路出牌,改成用“之乎者也”造句,这一招令我们的“精心准备”瞬间失效,只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小乐趣,让老家人的过年不仅仅是年夜饭、炮竹与春晚。在有关过年的记忆里,一群晚辈围在一位老者的身旁,打着趣儿,你争我抢地说着或刚刚学来或自己现编的词句,一张张笑脸看过来。

   过年串亲戚,也是老家人过年的必选项目。久居城市,每次驱车去农村的亲戚家拜年,新鲜的空气,天高云淡的乡村风光,又为这份亲人间团聚的暖意平添了一分欢乐。

  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坐落于青藏高原湟水河谷地,也被称为“高原明珠”。不同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和细腻,这里的人有北方人的豪放、爽朗,也有高原人民特有的淳朴、奔放和热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次回乡,去了农村的表舅广军家。开着车沿着山道,虽然是土路,倒也修的平坦宽敞,直直到了院子门口。院里的人听到动静,纷纷热情地出门迎接。说起来也有两年多未见,但表舅关切着问着我的学业工作,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北方的春节期间,正是严寒的冬季。在西宁农村,家家户户都烧着火炕。村里的火炕都是农村人家自己动手盘的。在居室内沿墙用砖石而盖,砖石之间留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覆盖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使用。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农村人就地取材,马和骡子产生的粪便,和干草混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热源。烧热时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炕上一般都铺有一层薄薄的褥子,从而可以24小时保暖。

  在寒冷的冬天,炕是最实用的取暖设备。表舅家耶不例外。进了表舅家的院子,客人们都被请进朝南的一间房子里。靠着窗户是一张大大的暖炕,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把客人请上暖炕就是最高的礼遇了,年长的老人和有威望的客人一般坐在炕的中间,主人则坐在炕的外侧,也叫“炕梢”。炕的中间摆有一个木制的小方桌,叫“炕桌”。待众人坐定,盖上一床薄薄的毯子,这时候,表舅家人送来了一杯杯熬(nao)茶,这茶也是村里人用盐、花椒,生姜自己熬成的,最适合在高原的冬天享用了。茶熬好后,再兑上牛奶,就成了香喷喷的奶茶。

  在农村,有炕的地方便是客厅,客人们就坐在炕上,小小的炕桌就是餐桌。坐在表舅家的大炕上,炕对面的电视桌上摆着一台大大的液晶电视,炕桌上摆着表舅自家炸的麻花馓子、花卷儿,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开胃小菜,等着上正餐。过年时,农村人往往会宰猪宰羊,用来招待客人。用自家养的土猪、鸡做出来的饭菜,别有一番风味儿。正餐上桌,自然是要敬一番酒的。这酒也是青藏高原独有的,用青稞、大麦和豌豆等酿造而成的白酒,客人们在寒暄和祝福中细数着一年的丰收和对来年的憧憬。

  这时候,即便屋外面是大雪纷飞,可在炕上的我们,却是从脚底暖到全身。临走的时候,热情的表舅还不忘把自家腌制的酸菜、花卷、土猪肉等一并送给我们,作为回赠。

  屋外没几步路便是大山与河流,在萧条的冬季显得愈发苍茫。若是下过雪便更有意思,同样一场大雪,放在市区早就化了不见踪影,而在人口相对稀疏的农村,一场大雪数天不化,厚厚的积雪覆盖在结冰的河面上,洁白无瑕。这时候,打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仗,在雪地里走一遭,或者爬爬山,都无比的惬意。

  成年之前常在家乡,关于过年的习俗早就习以为常。直到在外求学,工作,这一份乡情也愈发浓烈。亲人的牵挂与叮嘱,嘘寒问暖,相互间的问候和祝福,浓浓的家乡年味儿总让人依依不舍。(于2012年春节)
责任编辑:湟中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