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湟中县人民法院田家寨法庭的法官们来到距法庭25公里的上新庄农村信用社,审理被告王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法官2个小时的析法说理,王某当场将所欠的借款及利息30000元一次还清。
近年来,田家寨法庭辖区的一些企业和个人故意拖欠贷款不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法庭受理的金融借贷纠纷案件不断增多。法官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确有少数经济困难暂时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户,但大部分却是有财产可还贷而故意欠债不还。面对这种局面,法庭干警以目前开展的“法官六进”活动为契机,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全力以赴,采取多项措施,及时审结了一批借贷纠纷案件。一是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多数信贷案件案情简单、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特点,承办法官尽可能地促使当事人协商解决,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对调解不成的则当庭宣判,做到快审、快结、快执;二是坚持着重法制教育原则。法官以教育为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讲案例,讲法律,讲后果,使部分被执行人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恶意逃避债务的想法,主动履行法律确定的义务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打破工作常规促执行,切实解决当事人难找的难题。充分利用节假日,早、中、晚被执行人可能在家吃饭、休息的时间对被执行人进行蹲、堵、守、围。特别是夜间有的被执行人往往尚在睡梦中就被法官堵在家里。四是用足用全法律手段。对查询核实的借款人财产,大胆采取搜查、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保证了金融机构合法权利的及时实现。五是对在清收不良贷款中遇到的过去信贷资料不全、法律手续不完备等问题,法官主动邀请信贷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增强信贷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尽量杜绝新的不良贷款的形成。
今年以来,田家寨法庭先后审理了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起诉的贷款纠纷案件13件,查询借款人账户189户,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5件,为农村信用社收回不良贷款22万余元,带动了辖区金融环境的初步好转,改变了农村群众存在的“信用社的钱不需要还”的侥幸心理和欠、拖、赖的不良风气,有力地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为盘活辖区内三个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打下了良好基础。信用社的负责人们称赞道:“有法院作我们的坚强后盾,再也不怕那些欠款‘钉子户’了”。